首页 > 资讯信息 > 常见问题 > 浩途科技全民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构架解读
发布时间:2020-08-22
浩途科技是一家专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平台开发商,针对目前市场以及心理行业发展现状,研发的公民心理健康素质提升,建立一整套解决的平台化方案,以APP、小程序等载体作为基础的建设媒介,建立以咨询师-心理需求者-志愿者为中心的云平台服务。
服务对象:全体国民
路径:网站(门户网站及自建网站))、微信、微博、手机客户端、广播、电视、书刊
内容及形式:
1.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群众文化生活。传播心理健康知识,倡导健康生活方式,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,培育良好社会心态。
2.各级宣传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书刊、影视、动漫等传播形式,组织创作、播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精品和公益广告,利用影视、综艺和娱乐节目的优势传播自尊自信、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。
3.心理健康知识读本(如质量有保障,发行量大可达几百万甚至上千册)
合作伙伴: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卫健委、宣传部门、文化部门、新闻出版广电部门
服务对象:幼儿、小学生,初高中生、大学生、特殊儿童
路径:网络、手机客户端
内容及形式:
1.开发适应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(视频、动漫)
2.家校共育之家庭教育系列课程
3.学校咨询室建立(与心理设备厂商合作)
合作伙伴:教育行政部门,民政部门、共青团、残联、学校
服务对象:全体国民(各机关、企事业员工、老年人、妇女、残疾人、)
路径:线下和线上(网络、手机客户端)
内容及形式:
1.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服务:为员工提供健康宣传、心理评估、教育培训、咨询辅导等服务,传授情绪管理、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,为员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。对处于特定时期、特定岗位、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员工,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。重点对象:公检法及政府其他部门公务员、企业员工。
2.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:充分利用老年大学、老年活动中心、基层老年协会、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宣传心理健康知识。通过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、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途径,为空巢、丧偶、失能、失智、留守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、情绪疏解、悲伤抚慰、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。(最新商机:开发预防老年痴呆视频游戏)
3.妇女心理健康服务:与妇联、妇女之家、妇幼保健院等部门合作加强对孕产期、更年期等特定时期妇女的心理关怀,对遭受性侵犯、家庭暴力等妇女及时提供心理援助。加强对流动、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服务。与婚姻登记机构、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等合作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。
4.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:与残疾人康复机构、社区康复协调员、助残社会组织合作,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,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,为残疾儿童家长、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心理疏导、康复经验交流等服务。通过开展“志愿助残阳光行动”、“邻里守望”等群众性助残活动,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帮助。
5.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:与护理院、养老机构、残疾人福利机构、康复机构合作,引入社会工作者、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。健全政府、社会、家庭“三位一体”的帮扶体系,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,消除对特殊人群的歧视,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。与各地综治、公安、司法行政、民政、卫生计生等部门合作,关注流浪乞讨人员、服刑人员、刑满释放人员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、社区矫正人员、社会吸毒人员、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。加强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,提高其承受挫折、适应环境能力,预防和减少极端案(事)件的发生。
6.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:与各级综治、公安、民政、司法行政、卫生计生、残联等单位合作,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,多渠道开展患者日常发现、登记、随访、危险性评估、服药指导等服务。动员社区组织、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服务。做好基本医疗保险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、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,逐步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。做好贫困患者的社会救助工作。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,大力推广“社会化、综合性、开放式”的精神障碍康复模式,做好医疗康复和社区康复的有效衔接。充分发挥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支持作用,帮助公民促进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,更好地进行人生选择,发展自身潜能,解决生活、学习、职业发展、婚姻、亲子、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扰,预防心理问题演变为心理疾病,促进和谐生活,提升幸福感。
7.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。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,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(辅导)室或社会工作室(站),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,协调组织志愿者,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在婚姻家庭、邻里关系、矫治帮扶、心理疏导等服务方面的优势,进一步完善社区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,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、志愿者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服务,为贫困弱势群体和经历重大生活变故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服务,确保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场地、有设施、有保障。
8.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:卫生健康委员等部门要整合现有资源,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,支持省、市、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配备专职或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,普及心理咨询、治疗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。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,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,注重提高抑郁、焦虑、老年痴呆、孤独症等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、处置能力。
合作伙伴: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民政部门、居委会、妇联、残联、老龄办、卫计委
服务对象:县级以下中小学、社区工作人员、民政信访、妇联等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人员的单位
路径:线下和线上(网络、手机客户端)
内容及形式:系统的心理学课程(心理健康知识为主)
合作伙伴:教育行政部门,民政部门、共青团、残联、学校
申明:内容为浩途科技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,部分素材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。